創立緣起
1. 成立目的
配合國土資訊系統的推動,有效促成資料互通、共享及多目標應用。
在過去資訊未開化的時代,各單位對大量地理資料的使用,目的在滿足業務上的應用與分析,因此各單位無不致力於資料的蒐集建置,
然而資料的建置往往投注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費巨額的建置經費,但卻往往因資訊流通不足重複建置而浪費。再則,為促進國家資源有效利用,
過去各單位努力工作的具體成果,亦應建立資料共通利用分享的「共享」觀念,透過分享彼此的工作成果,提昇多目標利用、加值、資訊分享的具體經濟效益。
提高決策品質及行政效率,整合全國相關之自然環境地理空間分布資料,供業務上查詢、管理、規劃及決策分析,成為政府及民間不可或缺的重要決策資料庫。
2. 如何運作
本分組屬於國土資訊系統架構底下九大資料庫分組之自然環境基本資料庫分組。
本分組於八十一年十二月完成本分組整體推動計劃,致力邀請本分組各相關單位,分別成立各項建置專案,以共同推動本分組「資料共享環境」之各項建置工作。
本組所推動國土資訊系統基礎環境建置計畫亦將於92年完成。
建置本分組「資料共享環境」的具體作法,是結合各單位不同的任務需求及工作特質,適時成立各種推動組織,並協調各單位以分工合作的方式,
規劃適切的資訊架構、開發各類軟硬體介面工具、建立資料、制訂資料標準和運作制度。
引用地理資訊系統技術來整合分散在各單位及公民營事業機構的空間地理資料,以提高資訊共享、減少重複調查建檔,並透過電腦網路及系統開發,
整合各單位的各項資源,建立一個整合性的運作環境,以利推動各項業務。
3. 什麼是國土資訊系統?
國土資訊系統 是指全國性的地理資訊系統。將土地的地上及地下之圖形(地籍、地形、都市計畫圖)及屬性(文字、符號)資料儲存在電腦資料庫中,
當某一單位(政府或民間機構)因業務需要,再將該需求所要的資料(我們稱之為主題資料,例如門牌位置、交通路網、地質、公共管線、地價、水資源等)加以套疊,
並以簡單有效的方式,來擷取、儲存、處理、分析及顯示的資訊系統,以分工合作方式達到資料共享與多目標應用之整合性分散式地理資訊系統 。
國土資訊系統由哪些成員組成?
- 各級推動組織
- 各種標準制度
- 分散式地理資料庫
- 地理資訊系統相關軟硬體設備
- 各級使用維護單位及人員
- 各類學者專家
成立國土資訊系統有什麼好處?
- 國土資訊系統將政府所掌握的地理資料,作有系統的安排與整理,使不同來源、精度的資料易於整合,以作進一步分析之用。
- 透過資源共享,同一種資料可提供作不同用途之使用,大幅提高資料的價值。
- 各種不同的地理資料,均有其負責收集、調查、整理與維護的主管機關進行維護及更新作業,由資料之權責機關負責資料之正確性,以確保資料的品質,使使用者能享用正確且一致的資料。
-
國土資訊系統龐大的地理資料庫,將是政府各單位發展空間決策支援系統的基礎。
九十一年行政院為研訂當前重要經濟政策綱領,推動「建制政府資訊服務系統」,國土資訊系統 亦納入「政府運籌e計畫」項目中。
同年六月復納入挑戰2008---六年國建計畫之數位台灣計畫中,可見國土資訊系統在國家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水文
工作概況
-
工作目標
為有效推動自然環境基本資料庫分組中有關水文資料之建置工作。
-
工作小組成立目的
配合國土資訊系統之推動,促成資料互通、共享及多目標應用。
-
推展概況
「工作小組」乃依「國土資訊系統自然環境基本資料庫分組」既定之整體推動計畫及「資料共享環境」建置構想,
推動台灣地區水文相關資料包括地表水流量、雨量、蒸發量、一般氣象、地下水、近海水文等資料之數化、建檔工作。
-
資料建置範圍
以地表水、地下水文與近海水文為主,包括河川水位、流量、含沙量、地下水位、水質及近海水文等。
-
資料建置型態
包括地圖式資料,例如測站的位置圖,測站位置圖是將測站的地址或經緯度,轉繪成圖來表現其空間分佈。
-
資料應用範圍
水資源規劃管理、水災防救、旱災預報、集水區保育與經營、水利設施規劃設計、水污染防治與水土保持治理規劃等。
推動成果
- 水文、水資源資料管理供應系統
- 水災防救資料庫共享網站建置
水資源
工作概況
-
工作目標
為有效推動自然環境基本資料庫分組中有關水資源資料之建置工作。
-
工作小組成立目的
配合國土資訊系統之推動,促成資料互通、共享及多目標應用。
-
推展概況
「水資源工作小組」乃依「國土資訊系統自然環境基本資料庫分組」既定之整體推動計畫及「資料共享環境」建置構想,
推動台灣地區水資源相關資料包括用水、水利設施、水資源保育與水文資料等資料之數化、建檔工作。
-
資料建置範圍
以地表水資源與地下水資源為主。包括河川水位、流量、含沙量、地下水位、水質、水庫等蓄水設施的營運資料及地下水取用等資料。
-
資料建置型態
地表水與地下水資源為主,包括用水、水庫水量運用、地層下陷、資源保育、水利設施、水經濟及水資源計畫等。
-
資料應用範圍
提供水資源管理、集水區保育、河川整治、水庫與水利設施規劃設計、水災防救、旱災預報等施政決策及相關應用分析之基本圖資。
推動成果
- 水資源調配及擴充--公共給水數化建檔
- 水資源資料格式標準
- 公共給水震災復建資料更新
- 利用高科技衛星影像建置水資源資料庫
- 水文、水資源資料管理供應系統
- 水災防救資料庫共享網站建置
地形
工作概況
-
工作目標
為有效推動自然環境基本資料庫分組中有關地形資料之建置工作。
-
工作小組成立目的
配合國土資訊系統之推動,促成資料互通、共享及多目標應用。
-
推展概況
「地形工作小組」乃依「國土資訊系統自然環境基本資料庫分組」既定之整體推動計畫及「資料共享 環境」建置構想,
推動台灣地區地形相關資料,包括水庫集水區河川流域等地形資料之數化建檔工作,並產製衍生圖層。
其成果可供水資源規劃管理、集水區保育、經營水庫規劃及土地利用管理業務之參考。
-
資料建置範圍
以水庫集水區河川流域等地形資料為主。
-
資料建置型態
包括水準檢測點、地層下陷等值線圖及海岸地形圖等資料為主。另有表格式資料,主要是用來記載檢測點的觀測結果。
-
資料應用範圍
水資源規劃管理集水區保育與經營及水庫規劃設計等。
推動成果
- 水庫集水區地形資料庫數化建檔
- 土石流、危險溪流及危險村落調查資料
氣象
工作概況
-
工作目標
配合「國土資訊自然環境基本資料庫分組」之發展,建立「臺灣地區氣候資料庫」,
提供國內政府部門及研究單位利用於農業、地質、水資源等各個領域,作為研究之背景資料,以推動氣候資料共享,資源共用之目標。
-
工作小組成立目的
- 收集、整合及標準化國內各單位現有之臺灣地區氣候資料。
- 建置臺灣地區氣候資料庫,提供各業務單位研究及一般民眾查詢使用。
-
推展概況
- 八十四年六月完成關連式氣候資料庫之雛型系統。
- 八十八年十二月完成氣候資料庫建置專案。
- 九十年十二月完成氣象資料庫查詢系統建置。
- 九十二年度中央氣象局氣候資料地理資訊查詢系統
-
資料建置範圍
以地球大氣圈的天氣及天候觀測為主,主要觀測項目為溫度、溼度、風向(速)、日照時數、降水量、蒸發量及雲量等
-
資料建置型態
資料有地圖式資料及觀測資料,地圖式資料常是利用測站點觀測資料,經推估而成面資料的成果展現,
而觀測資料則多為有一定表格型式之記錄資料,而大部份測站的觀測項目類似。
-
資料應用範圍
包括農業、交通、工業污染、工程設計、經濟活動、林業等方面。
地質
工作概況
-
工作目標
地質資料是國家建設、資源開發、及國土永續利用等不可或缺的基本資料,一般而言,
基本資料之生產為一昂貴而費時的工作,地質資料亦不例外。經濟部為促進基本資料之互通、共享,
減少有限的資源因重複建置而有所浪費,而積極推動「資料共享環境」之建置。
-
工作小組成立目的
於規劃「工程地質探勘資料庫」之初,為確保資料之流通與共享,並提升資料使用效益,乃研擬得以整合建置之資料共通規範。
以往分散各處之大量工程地質探勘資料,可以依據此一共通規範經由整理、轉化而予以有系統地建檔。
-
推展概況
- 資料建檔及功能擴充建置專案。
- 「資料共享網站」規劃建置專案。
-
資料建置範圍
- 第一階段資料蒐集回溯建檔作業於八十六年六月完成273冊工程地質鑽探報告。
-
第二階段工程地質資料蒐集回溯建檔作業,除經濟部資訊中心及中央地質調查所外,仍繼續邀請交通部高速鐵路局、
交通部高速公路、台北市政府工務局、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台灣省住都處、台灣省公路局及台灣鐵路局等單位共同合作,
於八十八年六月底完成93冊工程地質鑽探報告。
-
資料建置型態
以資料類別而言,工程地質探勘資料庫基本上分為兩大類:工程地質鑽探與地表地質調查,分別以鑽探點與調查點作為其相關屬性資料之依據。
-
資料應用範圍
地質資料為「國土資訊系統 」自然環境基本資料 基庫中六項資料之一;
工程地質探勘資料則是蒐集、調查費用較高,且最原始而易散失之一種基本資料。
有鑑於此,工程地質探勘資料庫系統乃基於保存原始基本資料之理念,來進行系統之開發與建置。
推動成果
- 地質鑽探資料庫作業規範
- 地質資料管理供應系統
- 活動斷層
- 工程地質探勘資料庫系統
- 石材資料庫與多媒體展示系統
- 水文地質資料庫
- 地質調查所數值地質資料查詢系統
- 礦業資源資料庫建置
- 礦災通報支援資料庫查詢系統
- 土石資源資料庫查詢系統
- 煤礦廢棄坑道資料庫查詢系統
- 整合性環境與工程地質資料庫網路系統建置
土壤
工作概況
-
工作目標
在「國土資訊自然環境基本資料庫分組」之架構下,建立「臺灣地區土壤資料庫」,以推動土壤資料共享,
資源共用之目標,並發展土壤資料庫應用系統,合理利用國土,保護自然環境。
-
工作小組成立目的
- 收集、規劃、整合及標準化各單位現有之臺灣地區土壤資料。
- 建置臺灣地區土壤資料庫,提供各業務單位利用及全體國民查閱。
- 發展臺灣地區土壤資料庫應用系統,供國土規劃、自然資源保育與利用、作物生產及自然環境保護應用。
-
推展概況
- 八十六年六月完成土壤調查資料庫規劃建置專案。
- 八十八年六月完成土壤調查資料庫作物適栽分析之整合應用建置專案。
- 八十六年六月完成土壤調查資料庫規劃建置專案。
-
九十年六月辦理農業環境管理專家系統之雛形系統設計、作物適栽模組改進及氣象資料庫處理專案、
訂定土壤資料庫規範、訂定土壤調查作業參考規範、訂定土壤資料庫圖籍資料標準化。
- 九十一年度繼續數化建檔土壤圖(約300幅)、建置土壤資料庫。。
-
資料建置範圍
以土壤剖面形態、土壤之化學及物理性質為主,化學性質包括如pH質、有機質、可萃取養份等;
物理性質包含如質地、構造、坡度、孔隙率、壓密度、滲透係數等;
另應用土壤剖面形態、土壤化學及物理性質可以組成土壤分類等相關資料。
-
資料建置型態
以資料類別而言,工程地質探勘資料庫基本上分為兩大類:工程地質鑽探與地表地質調查,
分別以鑽探點與調查點作為其相關屬性資料之依據。
-
資料應用範圍
包括土地之規劃與利用、農業作物適栽區之規劃與生產、問題土壤之改良、農業生產力分級之規劃、
農地生產力分級之規劃、農地地力增進之改進、土壤品質之評估、土壤污染防治區之規劃及土壤沖蝕評估等。
推動成果
- 山坡地管理監測系統
- 土壤調查資料庫規劃建置專案
- 土壤調查資料庫在作物適栽分析之整合應用建置
- 全省山坡地圖土壤調查數化圖檔
- 土壤調查資料庫網際網路查詢系統
- 坡地網際網路地理資訊系統
- 地理資訊系統
- 利用衛星影像輔助山坡地管理與監測系統